每周一学(十五)| 李曜升:用系统观念理解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
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全面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增强全局意识;要深刻洞察报告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增强协同意识;要准确把握报告的方位坐标,在史、势、局、律中寻找前行方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总体结构到15个部分,处处闪现出系统观念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方法。
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战略思维等五种思维,是作为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政治领导本领提出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并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时,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其中之一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六个必须坚持”中具有基础性支撑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观念里,又提出了包括战略思维居首的七种思维。 比较可见,系统观念涵盖了战略思维,而且将思维形式提高到观念意识,成为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上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系统观念就是研究事物相互关系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是这样阐述“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这段阐述有四层意思,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二是问题导向,三是五种关系和七种思维方式,四是科学思想方法。这一理论进路,生动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结合”,以全新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全面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增强全局意识,特别是增强对“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党的十九大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逻辑主线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统一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党的二十大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报告15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是与主题、与中心任务的关系。反复通读会发现,报告总体结构还有一个内在逻辑,即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系统观念的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在研究系统的各个部分时,应始终把部分放在整体中研究,把着眼点放在全局上,部分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系统的整体要求。 理解了报告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我们就能够深刻理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准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就会自觉将教育事业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大局、格局中去思考。 深刻洞察党的二十大报告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即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增强协同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各部分之间紧密相连、有机统一,系统观念贯穿其间,并将各部分联结为有机统一体。 系统观念贯穿于报告的各个部分。凡是战略、布局、体制、体系等,都属于系统的范畴。比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的集中体现。 系统观念将多个子系统连为一体。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连为一体,作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方法的集中体现。如报告关于职业教育有三句话:“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这三句话是把职业教育放在教育内外系统关联中来讲的。 系统观念有个非加和原则,大意是说,由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简单相加的新效能。我们必须增强协同意识,在协同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各个独立模块形散神聚,存在着内在关联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不同部分表述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七个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六个必须坚持”等,具有内在关联,需要融会贯通理解。 除了上述关系,坚持系统观念还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比如,大会中心任务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的关系、大会主题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关系等,就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方位坐标,在史、势、局、律中寻找前行方位 战略思维的要义有三句话,看事情、想问题站得高(全局性),看得远(鉴往知来、预见性),悟得深(规律性)。 战略思维方位坐标体现在,高的背后是局,大局、全局、格局、棋局;远的背后是未来趋势和历史经验;深的背后是律,即规律。这个理论模型即在史(历史)、势(趋势)、局(全局)、律(规律)中寻找前行的方位。 依此模型,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方位坐标由横轴和纵轴交织而成。横轴方位系统有历史方位、未来方位,表明由何而来、现在何处、走向何方。纵轴由高度和深度组成,高度体现全局,深度反映规律。 横轴,有历史方位和未来方位。 历史方位主要体现在,“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 未来方位主要体现在两步走战略和对局势的分析以及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 势的分析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第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纵轴,反映高度的局和深度的律。 反映高度的局主要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民族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变局、大会主题、使命任务等。 反映深度的律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依托党的二十大方位坐标图,我们就可以在史、势、局、律的方位坐标中,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寻找前行的“位”。